四川全链条发力助就业

2025年08月26日 来源:四川教育发布
二维码
用微信扫描二维码
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

“工作适应了吗,生活上习惯没有?”“有什么需要还是可以联系老师啊。”日前,在浙江金来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,9名才毕业入职的职场新人,又见到了母校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老师,听着老师们的询问,倍感亲切。

暑假期间,该校光电工程学院和物流学院组队走访企业,除了看望就业和实习的学生,也进一步对接企业需求、拓展岗位资源。“马上开学后就是‘金九银十’了,就业工作不能停。”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光电工程学院辅导员田晓旭谈到,走访完企业后,她又紧接着开始摸查2026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。

四川高校毕业生体量大,在就业战线上,像这样忙碌的身影还有很多。从全力拓展岗位资源,到强化学科专业动态调整,再到兜牢重点群体底线,四川在“就业链”各端全向发力,用坚实举措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,将高校毕业生的青春梦想稳稳托举。

如何拓展岗位资源?

多点着力推动“双向奔赴”

成都信息工程大学9名学生能入职浙江金来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,有着一个特别的契机。今年4月,四川省教育厅组织高校赴江浙地区开展联合访企拓岗,高效精准地促成了这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。

岗位资源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“源头活水”,如何将人才需求端的“活水”引到供给端?

四川坚持市场性岗位与政策性岗位双向发力,打通高校毕业生多元就业通道。一方面,通过持续深入开展高校书记访企拓岗行动,大力挖掘市场性岗位,与此同时,还依托33所高校,建设电子信息、装备制造等12类区域性、行业性就业常设市场,与重庆市共建川渝共建区域就业大市场,积极构建立体招聘体系;另一方面,出台工作方案,按照“政府主导、社会参与、按需设岗”原则,在全省范围内扩大政策性岗位规模,开发审判辅助人员、农业技术(经济)助理、社区工作者和新兴领域党建工作专员和高校助学助管员等岗位,帮助高校毕业生早就业、就好业。此外,全省机关事业单位招录公务员、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、国有企业招用工作人员、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、“三支一扶”“西部计划”等基层项目、专升本和研究生招生规模在去年基础上保持稳定扩大。

值得一提的是,今年教育厅组织57所高校主动出击访企拓岗,全省高访企拓岗累计开拓岗位22.69万个,不仅拓展了岗位资源,也进一步“拧紧”了高校和地方、企业之间的“纽带”,促成了越来越多的“双向奔赴”。

攀枝花学院在浙江台州进行对接活动的同时,台州温岭市人社局也带队来川在该校招聘。“正是基于多年的交流合作,我们的人才培养和企业的用人需求才能保持高度吻合。”攀枝花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唐林说。

美的库卡机器人公司在已完成年度招聘任务的情况下,增补65个岗位招聘四川高校毕业生,集团副总裁两次带队赴蓉“招才引智”。

跨地域的“双向奔赴”带来明显的就业增量,今年,四川高校毕业生在珠三角、长三角地区就业人数同比超过25%。

如何匹配产业需求?

动态调整实现精准供给

“在学校期间就对标学习了现在的岗位任务,所以适应得很快。”近日,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25届毕业生张灿英谈起入职后的工作时,十分有底气。

毕业后,张灿英顺利进入日立电梯(中国)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工作,起薪比同专业传统岗位高出近25%。这很大程度上,得益于她在校期间修读的“电梯智能维保”微专业,让她在进入行业之初,便具备了符合企业预期的各类技能,并且能够快速上岗。

通过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“双千”计划,全省高校开设微专业177个,像张灿英一样受益的学生还有很多。

在“就业链”前端,人才培养如何与产业发展匹配,是实现精准供给的关键。

四川以改革破局,强力推进“就业—招生—培养”联动改革,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。今年新增专业点298个,其中60%紧密服务区域优势产业与新兴产业;撤销不适应发展需求的陈旧专业点570个。

像目前,低空经济领域的相关产业发展迅速,西南交通大学应势而动,在今年申报了低空智能运营工程专业。

“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的需要,就是我们人才培养的方向。”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教学主管王坤介绍说,低空经济的发展势必带来一系列的人才需求,学校申报的低空智能运营工程专业,则瞄准其中的应用、运营和管理方面的人才缺口,做到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同频共振。

如何兜牢重点群体底线?

用心用情实现帮扶全覆盖

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,牵动千家万户。

小林是西南石油大学2025届的毕业生,左眼残疾导致她在找工作时总是不自信。由于这个特殊情况,她被纳入到学校“一人一档”重点帮扶对象中,辅导员张陈月成了她的结对帮扶责任人。

张陈月经常跟小林谈心,了解其就业进度,学生的就业难题也压在老师的心中,怎么才能让帮助落到实处?“只靠我自己的力量可能还不够,向学校报告情况后,又受到了多方的支持。”张陈月说

“学校对我的帮助就像是一束光。”小林说道,学校组织专业的指导老师,帮助她制定了个性化就业方案,每周一次进行简历修改、面试技巧培训等各类专项就业指导,还主动对接四川省残联协同发力帮助就业。最终,小林成功入职某三甲医院。

对从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毕业的小军来说,就业也让一家人的生活更加有了保障。这位来自脱贫家庭的年轻人,曾因就业问题而迷茫焦虑,如今在“一对一”帮扶下,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。“感谢老师们的精准帮扶,让我顺利入职了家附近的卫生院,现在每月收入稳定,还能照顾家人。”说起如今的工作,小军难掩激动。

四川聚焦重点群体就业帮扶,对脱贫、低保、零就业家庭及残疾毕业生实施“一人一档一策”精准措施,落实“宏志助航计划”,开展“送岗进高校助残促就业”专项活动,举办残疾毕业生专场招聘会,实现重点群体帮扶全覆盖,确保帮扶路上一个都不掉队。截至目前,重点群体就业形势好于全省总体水平。

四川教育系统将进一步挖掘岗位资源,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,抓好政策宣传解读,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供需适配,营造良好就业环境,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。